義大利王國

陸海交鋒!盟軍爭議下的義大利戰場

儘管盟軍先前在北非戰場取得了勝利,在研擬擊敗軸心國的最佳策略時,盟軍內部仍是爭執不休。 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提倡以英國傳統海軍為主的周邊戰略作戰。由於英國傳統上擁有更強大的海軍,他們對抗大陸敵人的方法是把作戰視為一個整體,利用周邊一連串小規模行動削弱敵方實力。英軍主張地中海戰略,把大規模盟軍陸軍訓練成數批海軍陸戰隊在地中海自義大利多處登陸,打幾場限制兵力、不致於「一次投入重兵」導致傷亡過重的會戰,漸次推進內陸。 然而,美軍參謀確信全力自法國登陸開戰有其必要,也可以早日結束在歐洲的戰事,此時不應有其他軍事行動分散兵力妨礙延後登陸法國。擁有強大軍力的美軍,主張以大西洋戰役的勝利為基礎,直接跟德軍在歐洲北部的主力部隊決戰。 最後,盟軍高層決定在1944年初大舉進攻法國,但美國總統富蘭克林·D·羅斯福希望把義大利抽離戰事。因此盟軍決定在不影響主要戰線的情況下對義大利進行軍事行動[4],藉此令英國皇家海軍徹底掌控地中海,讓英國大幅改善與埃及、遠東、中東、印度的聯絡通訊能力。同時迫使德軍把蘇聯在蘇德戰爭上的德軍抽回保衛義大利及法國南部,有利蘇聯對德作戰。當時盟軍甚至一度期望義大利的投降,能迫使德軍放棄義大利退回北邊。 1943年9月,盟軍成功自西西里島登陸義大利本土,義大利一度向盟軍投降。盟軍成功將大量德軍牽制困在義大利,導致德軍無法徵調多餘兵力支援西北歐。

義大利戰役,地中海盟軍登陸義大利作戰

義大利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深入義大利內陸及包圍德軍和義大利軍的大規模軍事行動,作戰時間長達1943年到1945年戰爭結束;參戰盟軍司令部策劃所有在地中海盟軍登陸義大利作戰,自西西里島登陸戰役到義大利本土直到1945年5月德軍在德國宣佈投降,攻防戰才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共同結束。 這場戰役雙方傷亡皆慘重:自1943年9月到1945年戰爭結束,在義大利戰場,盟軍士兵死亡9萬人、德軍死亡11萬人;在西歐戰場傷亡失蹤人數反而不像義大利這場戰爭的慘重。

二戰小丑

義大利王國(義大利語:Regno d'Italia)是於1861年義大利統一後建立的國家。王國是繼羅馬帝國之後的第一個控制整個義大利半島的國家。在墨索里尼的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掌權的1922年-1943年這段時間裡,義大利王國也通常被歷史學家稱做「法西斯義大利」。在二戰結束前的兩年,1943年9月義大利王國向盟軍投降,墨索里尼及其狂熱法西斯主義追隨者曾在義大利北部成立過一個納粹德國的傀儡政權義大利社會共和國。戰後的1946年民怨四起,導致在1946年義大利政體公投中人民選擇放棄君主制,建立共和國,即現在的義大利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