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第三帝國

戰後重生,奪回德意志的榮耀!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後,德國天下大亂。柏林日報形容皇帝遜位「就像一場突如其來的猛烈風暴,一場革命中的革命將帝國政權從頭到腳、 從裡到外完全推翻。」工業重鎮魯爾河畔罷工四起,共產黨人在巴伐利亞奪權,柏林也山頭各立。出生貧寒的溫和社會黨人 艾伯特組成政府,但他的權力並不穩固。在自我催眠的受害者心態下,一戰的敘事成了極端崛起的養分,他們認為:德國軍人一定是遭到齷齪的猶太人與社會黨人背叛,才不戰而降。在「猶太-布爾什維克」的共產陰謀再次威脅下,只有強而有力的行動才能防止德國落入俄國的慘境。一戰的戰勝國們強迫德國套上的和約與民主枷鎖,只能用更大的拳頭還以顏色。 墨索里尼說出「民主的時代已經結束」,進軍羅馬的七年後,暴力重新回到德國。自由兵團的老兵再次拿起手槍與小刀,成了打擊異己的衝鋒隊。中產階級不屑這些底層暴民,卻更害怕布爾什維克的災難。權貴看不起幾年前還是落魄畫家的民粹政客,卻懷念帝國時代的力量與光榮。在屈辱、恐懼與憤怒驅使下,德國團結在狂熱的民族崇拜中,與魔鬼簽下了契約。

虎狼之師,閃擊歐洲

1940年5月10日,德國開始入侵法國、盧森堡、荷蘭與比利時盧森堡、荷蘭和比利時先後於5月11日、27日、6月1日被德軍佔領。 法國因認為德軍將主攻方向設於比利時地區,而將其的主要部隊集中於該地,雙方於該地進行了數次交戰。然而德軍後直接從防禦薄弱的阿登森林推進,在20日抵達英吉利海硤,切斷法國絕大部分第一線部隊的退路,於是盟軍便在敦刻爾克緊急撤離。在撤出38萬人後,包圍圈在6月4日淪陷。 6月10日,義大利向英法宣戰,並和德軍一同入侵法國,6月14日,德軍佔領巴黎,6月22日和24日,法國先後和德國義大利簽署停戰協定。停戰協定中,法國北部和法意邊境少量地區被讓於軸心國佔領但並未兼併,但南部仍由法國管理。7月10日,德國的衛星國維琪法國成立而早在7月3日,英軍就襲擊停泊在法屬阿爾及利亞的法國艦隊,以防止德國將法軍艦隊納入自己的海軍中[93]。 同年6月中下旬,蘇聯也強行佔領了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等國家和羅馬尼亞具有爭議性的比薩拉比亞地區但直到8月才兼併。與此同時,納粹德國也和蘇聯在政治與經濟合作上逐漸陷入僵局,這使得德國和蘇聯開始為彼此交戰進行準備。

日耳曼黑鷹

納粹德國(德語: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land),其正式國號沿用帝政時期和威 共和時期的國號德意志國(Deutsches Reich),也稱「第三帝國(Drittes Reich)」,是1934年至1945年阿道夫·希特勒領導 的「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勞工黨」(簡稱納粹黨)所統治德國的通稱。在希特勒統治下,德國轉變為 納粹主義極權國家,國內近乎一切事務均為納粹黨所控制,並且實施軍國主義。希特勒所領導的納粹黨 也常將該國稱為「千年帝國(Tausendjähriges Reich)」,但在短短12年後,德國便被同盟國擊敗,宣告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結束。盟軍占領德國後,納粹黨被解散,納粹德國不復存在,最後分裂成了受美國控制的西德、 受蘇聯控制的東德,直到1990年10月3日兩德統一。